孔子雕塑手势的意义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然而,不知你是否发现:现存的各式各样的孔子雕像,不论面目身材如何,但雕像的姿态都是出奇地一致?他老人家双掌叠放,掌心朝内,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身躯微微前倾。所有雕像无一例外,几乎都是这种姿势,那么它有什么特殊含义?
其实这个手势有多层寓意,但主要有两种。第一,孔子曾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专注游说和教育,根据他言行语录和思想内容编纂的《论语》也成为了后世学子不可不读的典著。所以,这一手势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所做出的毕生贡献。“教”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如上所示,可以发现“爻”部十分醒目。
爻,是组成卦符的基本符号,表示的是阴阳交织,意为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双手合十,十指相交,又可视为“交五”,寓意五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以求天地万物和谐。而老师的职责就是探究自然的规律传授于世人,上所施,下所效。而“教”的另一部分是“攴”,甲骨文中是一人用木杖指天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孔子雕像的腋窝下还夹着一根木杖。也就是说,“爻”与“攴”联合组成了“教”,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孔子雕像的姿态。
第二层含义:克己复礼,即提升自己的品行,才能达到“西周之礼”的高度。《论语》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早年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他认为人必须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并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仁”。
双手交叉于胸前,是当时“礼”的具化:身体微微鞠躬,双手交叉置于全身之前,表示虔诚、尊敬和谦逊,说白了就是见面时相互作揖的高级动作。同时,这一动作还用于课堂,即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需行此礼。孔子就曾向老子问礼,证明他也有不懂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学无止境,既然孔子都能不耻下问,那么我们更要敏而好学,多多发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