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黄包车传统民俗雕塑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尚未发达的时代,各种拉黄包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现在很多旅游景点塑造了拉黄包车传统民俗雕塑,主要成为观光景点。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同治12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武进县于民国六年筹建人力车公司,民国七年第一家人力车公司合兴赁代所开始营业。至民国十五年已有中合兴、北合兴、老合兴等3家,另有快利一家未列入。民国十七年,西门通新闸、北门通龙虎塘、南门通湖塘桥等处公路告竣,城区内有些街道拓宽,于是人力车通行范围大为扩展,人力车公司又有发展。民国十七年后,相继开有福利、先后、利民、顺记、安泰等人力车行。
至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全县甲等人力车30辆,乙等人力车570辆。至民国二十四年六月,本邑车行有合兴、快利、捷程等20余家,出租黄包车黄750辆。至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前未变。在此期间人力车夫已有2000余人,人(车夫)多于车近3倍。虽人力车一再限制发展,但从业求车者无法控制。沦陷期间,仍有黄包车营业,敌伪新贵凭借势力,劫得老车商车辆为己有,成为新车商。工人亦有购车自营者。
对于黄包车这个职位来讲,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有一部分人还是有机会能够买到一辆黄包车,自己买了黄包车以后,收入会增加很多,因为不用再上交自己的收入,所以大部分拉黄包车的车夫,他们最大的想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能够拥有一辆自己的黄包车,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实现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