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做渔文化民俗铜雕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渔业是人类早期直接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最早的生产行为,虽然现在渔业捕捞都机械化,但传统的渔文化依旧没有没落,在很多沿海城市定做渔文化民俗铜雕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
渔猎生产经历了木石击鱼,徒手捕捉、棒打石击,作栅拦截、围堰竭泽,钩钓矢射、叉刺网捞、镖投笼卡和舟桨驱取的过程,渔业成为人类最早的经济形态之一。随着人类对鱼类习性和捕捞技术的了解,从简单到逐渐复杂的生产中,渔文化的积累和发展也相应随之而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文化一旦形成,便与整个中国文化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通过智慧的启迪、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情感的诱导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燧人氏教人捕鱼、伏羲氏教人结网,舜“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吕尚受封齐后兴渔之利、使齐成为大国,范蠡著作《养鱼经》、开创世界渔书之先河。里革“断罟匡君”之忠、“羊续悬鱼”之廉、王祥“卧冰求鲤”之孝、庄子“濠梁观鱼”之乐等等,均以熏陶、濡染、启迪、激励等方式,发挥其教化之功能。
周代渔人置柴木于水中、诱鱼栖息围而捕取的渔法,是今日人工鱼礁的雏型;汉人渔人置木制红鱼于水中、引鱼上钩,成为后世拟饵钓之先导;东晋渔人以长木击板、惊吓鱼类入网的“鸣 ”,成为后来的声诱渔法;东海渔民以绳编连植于滩涂的竹子、捕获退潮时被竹枝所阻鱼类的“沪”渔法,成了大上海的简称。我国周代关于禁渔期、禁止毒鱼和密网捕鱼等规定,正是现行《渔业法》对渔具、渔法的限制。
原始人捕鱼摸虾掌握水性后,出现古称“水嬉”的游泳、弄潮、戏水、赛舟。体形象“文”字、《山海经》称其为“文鱼”的彩色鱼,形态优美、娇姿艳体的金鱼,绚丽多彩、婀娜多姿的热带鱼,点缀庭院雅室、美化人们生活;五彩斑斓、富贵华丽的锦鲤,寓意吉祥幸福、象征和平友谊。除了饲养“水中宠物”、养殖与观赏外,垂钓、斗鱼等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