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铜像笑口常开的造型
发布时间:2020-10-19点击量:43
我们在去寺院上香的时候,走进天王殿首先看到的就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铜像,我国弥勒佛信仰流行非常早,早就在西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弥勒佛铜像。
弥勒佛,意译为慈氏,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弥勒同释迦牟尼一样,出生在古天竺,他们在同一时期修行,最终释迦牟尼证得如来佛位,为现世佛;弥勒成就菩萨果位。弥勒菩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
最早的弥勒菩萨像,并非我们今天看的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模样,多为面生八字须的男 性,佩平项圈、长项链,戴耳饰、手镯等装饰物,双脚交叉而坐,被称为交脚弥勒。这种弥勒佛像是从西域流传来的,交脚弥勒的宝冠上,往往还装饰着类似波斯萨珊帝王的皇冠标志———仰月或日月。这说明人间的帝王也很青睐弥勒菩萨,往往用弥勒信仰来巩固自己的皇权。
我们现在看到的弥勒佛铜像笑口常开的造型是从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在明州奉化有一位僧人,法名契此。此人大腹便便,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出语无定,随处寝卧。而且他幽默风趣,聪明智慧,整天与人为善,乐观包容,受到当地人的喜爱。
传说在后梁祯明三年三月三日,契此于岳林寺东廊盘石上圆寂,临终时他念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契此就是弥勒佛的化身。因此,汉传佛教就按照契此的模样塑成弥勒佛像, 置于天王殿正中,受人膜拜。 这种形式从五代开始流行,到明时已成 为每个寺庙的固定规制,形成了中国化的弥勒佛形象。香客们一踏入寺院,便看到大肚弥勒笑脸迎人,会心生欢喜,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