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铜钟为什么敲108下
发布时间:2020-08-03点击量:180
寺院铜钟,庄重平稳,端正安详,自古即为寺院中重要的法器之一。据传,寺院撞钟传统源自于南朝梁武帝,他曾向高僧宝志和尚请教︰“如何才能摆脱地狱之苦?”宝志和尚回答︰“人的苦痛不能一时消失,但如果能听到钟声敲响,苦痛就能暂时停息。”于是,梁武帝就下诏寺院每日要敲。
在寺院中铜钟又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梵钟”又称大钟、洪钟、鲸钟等。因为它在撞响的时候,能够清净梵刹,使人们涤除杂念内心安定祥和,所以称为梵钟。又因声响洪亮致远,所以称为“洪钟”。至于它又被称为鲸钟,则是因为在佛经中记载:“在海边有一种动物叫蒲牢,它在遇见鲸的时候,常常会害怕地发出像钟一样的叫声,因此人们就将蒲牢的形状铸在钟身上,把撞槌做成鱼形。由于蒲牢是遇见鲸才发出叫声的,就用鲸来为钟命名。”以此来警示大众:“无常迅速,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唤钟又称半钟、小钟。悬挂于佛堂内的一隅。其用途在于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故亦称“行事钟”。其实,钟也是寺院里的号令,举凡日常的起床、吃饭、睡觉,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礼佛等等,都是以钟声为信号。
据《百丈清规.法器》中载︰“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慕(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所以敲钟也有讲究,晨晓敲钟,是警醒世人自无明长夜中觉悟;晚暮敲钟,是唤醒世人的昏暗迷惑,又称为幽冥钟。
寺院敲钟是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晚上先击鼓再敲钟,一边击鼓一边持咒,击鼓后再敲钟,晚上的敲钟先慢后快,慢十八下,快十八下,反复三次,计一百零八下。早上则反之,先敲钟后击鼓,钟先快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