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铜钟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0-07-30点击量:46
无论是大型寺院还是小型寺院,都能看到寺院铜钟的身影,在我国民间俗语中有一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话从另一个解读意义上,也说明了钟在佛教寺院生活里,是最具有标志性的礼拜法器了。
关于寺院铜钟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佛经的记载,七月十五,是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日子,称为受岁日。于是佛陀就告诉侍者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以召集僧众。阿难随即升上讲堂,手持犍椎说:“我今天来击此如来信鼓,凡是如来的弟子们,都应该闻声而普集于此。”从此,钟就成为佛教寺院中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法器之一了。
在佛教里,钟分大钟和小钟两种。大钟,又称为梵钟、洪钟、钓钟、撞钟、鲸钟等等。因为它在撞响的时候,能够清净寺院梵刹,所以称为梵钟因为它的声响洪亮致远,所以称为洪钟;因为它是吊在钟架上被撞击而响的,所以称为钓钟、撞钟。至于它又被称为鲸钟,则是因为在佛经中记载,海边有一种动物叫蒲牢,它在遇见鲸的时候,常常会害怕地发出像钟一样的叫声,因此人们就将蒲牢的形状铸在钟身上,把撞槌做成鱼形。由于蒲牢是遇见鲸才发出叫声的,就用鲸来为钟命名了。
小钟,又称为半钟、行事钟、唤钟等等。因为它只有大钟的一半大小,所以叫做半钟;因为它通常挂在大雄宝殿的左边,或挂在禅堂的门口,用来击鸣通告法会等行事的开始,所以叫做行事钟;另外它还叫做唤钟,因为它常悬挂于方丈的寮外,由侍者击呜,传唤学人单独入内参学。
敲钟用的“钟椎”又称做“杵”。“钟”的敲击板眼,随著“门派”及“方域”的不同,佛教界没有统一的规定。寺院铜钟在佛教中有很多的寓意和功德,所以佛教徒应该尊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