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的底蕴
发布时间:2020-05-13点击量:9
关公对刘备的“忠”有三种成分:为弟视备为兄,事奉兄长;为将视备为主公,报效主人;为臣视备为君,尽心君主。关公的“忠”,还升化为对汉朝、对社稷的忠:“降汉不降曹”、许田打围欲杀曹操、视刘皇叔为汉朝的延续和象征等,均可体现出来。
关公的“信”,几乎无所不在。刘关张生死之交;“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初见华佗,便“伸臂令佗割之”、“任汝医治”;与黄忠对战,“黄忠被战马前失”、便令其“快换马来厮杀!”其信用、坦诚,真是光彩照人。
关公的“义”最为人称道。其义重如山,堪称“义绝”。例如义释曹操一节:曹操晓以《春秋》大意,折射出关公的信义;“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透视出关公的仁义;“张辽骤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反映出关公的情义。关公的“仁”,虽无刘备仁慈之态,仅“善待卒伍”四字就凸现出关公虽勇猛于外,而善仁深藏于内。
忠信仁义,是儒家推崇的道德标准,更是民族道德意识的提炼和升华,自远古以来它就浸润在华夏民族的道德精神之中。《说文解字》释“忠”的词源意义:“敬也,从心,中声”,段玉裁注:“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尽心曰忠”。忠是道德基础。孔子曰:“与人谋而不忠乎”、“主忠信”、“信近于义”、“君子以义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居求仁,行由义”。孟子也说:“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